近日,貴州榕江遭遇歷史罕見暴雨災害,數萬群眾斷糧斷水。首衡集團聞“汛”而動,依托覆蓋全國的“平急兩用”市場網絡,指令距災區最近的永州首衡城火速調集30噸急需生活物資,車隊晝夜疾馳,將“救命糧”送達災區。
此次閃電馳援不僅展現企業擔當,更凸顯首衡集團以南北雙核聯動區域樞紐、依托智慧物流與動態儲備構建的全國應急保供體系,正成為極端天氣下守護民生的關鍵力量。
2025年6月末以來,貴州榕江縣遭遇歷史罕見的持續性暴雨襲擊。
氣象數據顯示,局部地區24小時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。洶涌的山洪裹挾泥石沖垮道路、淹沒農田,全縣12個鄉鎮交通命脈中斷,近4萬畝農作物絕收,多個鄉鎮瞬間淪為"孤島"。
渾濁的洪水吞噬家園,數萬群眾面臨斷糧斷水的生存危機——這場天災不僅摧毀了房屋田產,更讓基本生活物資供應陷入絕境。
得知災情情況,首衡集團董事長米亞林第一時間迅速啟動應急保供機制,火速調配人員,周密部署,確保災區所需物資快速集結、高效運達。
在這次救援出發之前,首衡集團依托全國農產品大數據系統,迅速組織商戶及周邊商家,緊急調動災區最緊缺的大米、食用油、面粉等基礎民生物資。
7月1日下午5時,三輛6.8米長的重型貨車從湖南永州首衡城轟鳴啟程。車上滿載的36噸緊急物資,是榕江當地急缺的基本生活資料。
暴雨造成了前往榕江的道路中斷,物流團隊與貴州交通部門實時聯動,在塌方路段中規劃出最優路線。首衡的馳援車隊晝夜疾馳500余公里,將物資直抵重災區。
永州首衡城此次閃電馳援,彰顯的不僅是"一方有難八方支援"的企業責任,更是中國現代流通企業以智慧網絡對抗氣候危機的硬核擔當。
無論是在榕江暴雨中,還是在其他極端天氣保供行動中,首衡均實現12小時內跨省物資調度。
這份響應速度與人文關懷,已成為首衡的公益本能。就在今年6月26日常德防汛一線,常德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員將方便面、礦泉水、水果等物資及時送到沅水大堤值守的干群手中。
此外,在2023年8月,受臺風“杜蘇芮”影響,京津冀災情緊急,河北涿州受災尤其嚴重。在了解到涿州防汛救災具體需求之后,當年8月2日,首衡集團火速組織救援物資的籌備工作。短短幾個小時,就完成了愛心救援物資的緊急調撥及采購,包括方便面、面包、礦泉水等必需品,為解決災后群眾生活困難盡了一份力量,幫助受災群眾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。
在暴雨與高溫等極端天氣肆虐的夏天,首衡集團用覆蓋全國的供應鏈節點,在破碎的道路上架起條條"保供動脈"。這些縱橫九州的物資生命線,正成為極端天氣下守護民生底座的堅實盾牌。
目前,首衡集團在全國布局多個民生保供市場。2023年孝感首衡城投入運營后,南北雙核聯動機制也開始發揮作用:高碑店市場側重北方產區資源整合,孝感首衡城則聚焦華中、華南產地對接,形成“南菜北運”“北品南下”的雙向通道。
它們與湖南永州首衡城、湖南常德首衡城已經基本形成貫通南北、連接東西的農產品流通產業生態體系。
早在2024年11月,首衡集團正式推出”首衡智慧物流共建線路“計劃,目前已與眾多合作伙伴共建多條線路專線,以滿足“最后一公里”物流服務,直接降低用戶物流成本,提升配送便利。此外,依托河北保定高碑店一級鐵路物流基地工程,極端天氣下可利用鐵路網絡全國調撥物資。
同樣是在去年年底,首衡特大城市應急物資中轉站的投運,標志著其保供體系進入智能化新階段。這座國家級項目,創新采用“平急兩用”設計:平時狀態下,中轉站是農產品供應鏈上的“蓄水池”和“穩壓器”,既能帶動前端,幫助農戶種得優、賣得好,又能保障后端,穩定市場價格,讓消費者買到更加安全、新鮮、物美價廉的農產品。
應急狀態下,中轉站是保障京津冀地區農產品應急供應的戰略基地,依托健全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、現代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和高體量的冷鏈倉儲設施,可全天候保障京津冀城市群1.1億常住人口農產品充足供應和價格穩定,大大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、重大自然災害的能力。